荨麻科(Urticaceae)是被子植物一个中等大小的科,约有54属,2000余种,广泛分布于两半球的热带地区,延伸至温带,其中热带的亚洲是该科的多样性分布中心。荨麻科的很多种类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和生态价值,但由于其很多重要分类性状极其微小,不易观察,因此自该科1789年成立以来,其科下系统关系一直存在争议,亟待进行深入研究。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吴增源,在李德铢研究员的指导下,与有关单位合作,作为生命之树共生固氮支系研究的一部分,选取荨麻科47属共122种的研究材料,基于来自三个基因组的7个DNA片段的序列数据,运用最大似然法(ML),最大简约法(MP)和贝叶斯推论(BI),并结合形态性状、地理分布等因子深入探讨了该科族间、属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荨麻科为单系类群,备受争议的锥头麻科(Cecropiaceae)应为荨麻科的一部分,这意味着将雄蕊是否内折作为两科间划分标准并不妥当;而雌蕊仅有一枚柱头,并且有基部或近基部着生的直立胚珠可作为荨麻科的重要识别特征。此外,明确了荨麻科应划分为四个主要分支,其中分支Ⅰ和Ⅳ、Ⅱ和Ⅲ分别为姐妹关系。另外,荨麻科很多族和属的单系都得到了较好的支持,但是苎麻属(Boehmeria)、赤车属(Pellionia)、雾水葛属(Pouzolzia)、Urera 均被证明为多系类群,而冷水花属(Pilea)和荨麻属(Urtica)分别有一个小属Sarcopilea,Hesperocnide 包含其中,因此有待将来更进一步进行研究。该研究通过较高密度的属级取样构建了迄今为止荨麻科最完整的分子系统发育框架,为进一步的形态性状演化和生物地理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述研究结果以“Molecular phylogeny of the nettle family (Urticaceae) inferred from multiple loci of three genomes and extensive generic sampling”为题发表在生物系统发育与进化领域的专业期刊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IF=4.07)上。文章链接为http://authors.elsevier.com/sd/article/S1055790313002625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o.40830209)”和“2012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的资助。
图1:荨麻科科下系统发育关系示意图
图2:荨麻科植物丰富多样的形态特征